人的生存必有有所欲有所求求,就要与社会产生接触,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及其演变有所感知,在情感上即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状态呈现出来。正常情况下,人与外界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这种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内表现为形神一体即生理心理的统一,在外则为天人相应即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只要保持了这种平衡则百病不生。反之,当七情太过(超过了人体应激水平),破坏了这种天人相应的关系,就会发生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失调等病证。而七情五志的太过不及又直接地影响脏腑功能的运转和气血津液的输化,甚则气机郁滞,产生病证。外有所触,则情有所变,内有所动(比如一个人在下雨天突然一个响雷而惊吓,当时就觉得心跳很快,平时胆小的人,还会有因惊吓而至失眠等情况出现等)。
中医学讲的是人和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情绪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一直有论述,并且在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经》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矣。”这里的拂郁,就是指过度的情绪变化。《金匮要略》篇提出了“脏躁”及“妇人咽中如有炙”等证,实质上是情绪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一些病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开始将本病作为一个独立病证论述,首创“六郁”之说,就以把以情绪因素为主要至病原因的的病以“郁证”为系统理论化,确立了对这一方面病的理法方药的临床治疗。但对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所以中医对情绪和健康的认识,开始就建立在心身一元论的基础上,十分强调生理心理的统一。在病因病机方面,既看到了情感对脏腑功能、气血津液输化的影响,又看到了情感活动反映了一定的脏腑功能。如《内经》 “忧思伤心,忿怒伤肝”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论述。在《景岳全书》指出郁证“因病而郁”(久病之人,心理负担重,而至一个人的情绪变化,比如一个得了慢性胃炎的病人,久治不好,就会整天想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什么的,情绪很紧张,而至其它的心理性的疾病发生),和“因郁而病”(是人的情绪不稳定,由心理的毛病影响了生理上的疾病,比如一人股票亏了很多,心情很不好,就影响到了胃口,不想吃东西,失眠,烦燥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疾病)的不同,使本病的概念更加明确。对于治疗方面《临证指南医案》 “郁证全去病者能移情易性”,也就是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来治疗,较深刻地阐明了病人在精神护治方面的重要意义。
本人在临床治疗上注意到,一个人的情绪可引发妇科并症,其发病是因为精神因素的异常干扰了妇女的生理周期,另外对于胃病,心脏病,慢性咽炎,失眠,便秘,肝病,癌症,高血压,妇科的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疾病,和情绪因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基于中医对情绪和形体的相互影响,对情绪至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和心理相结合的方法。如《内经》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都属不同形式的用中药来疏达气机的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历代的医家创立了诸如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越鞠丸、消遥散、归脾汤之类的方剂,以解除躯体症状。在心理治疗方面,多采用疏泄、移情、暗示、开导等方法(如现代的心理医生所用的一些方法)。
有一金华兰溪患者,一年前因家庭纠纷导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一日,突感耳内轰鸣,喉中梗阻,手脚麻木,眩晕欲倒,并逐步出现严重失眠、头晕、耳鸣、心悸、食欲不振等。在金华某大医院经内、外、神经各科检查都正常。诊断为抑郁症,因不去金华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医院),而求治于我。本人对病人说,她所得的不是抑郁症,因失眠加上胃口不好,只是身体虚了,把脾胃调理好,体力上来就是了。开了些调理脾胃和清肝理气的中药,并且教她睡前用手按摩肚子,做深腹式呼吸。第二天,病人来电话说已经能很好的入睡。第二次来金华得诊时,病人的胃口已很好,上述诸多的不适已没有。
永康某妇,五年前离异,后再婚夫妻感情也不好,常常为了前夫孩子之事和丈夫吵嘴,心情压抑,得乳腺增生、囊瘤,心情稍不好就痛不能忍,不时有乳汁外溢。在永康久治不愈,后去杭州某大医院误诊为脑垂体瘤,心情更加压抑。近半年来月经先后不定期,行经腹痛,月经血块量多,失眠,盗汗,胃口不好,大便干结。我叫病人去杭州另一大医院复查,得知前一次是误诊,病人心情好转,但失眠等症还在,我治以疏肝健脾,清心安神。 并作以心情疏导,调治半年,乳腺增生、囊瘤去医院查得已消失,月经正常,胃口睡眠良好。
2007年,孟祥斌的事件在金华有点宣传过度,有一老太婆,退休在家,天天看报纸,所见的都是孟祥斌,觉得这样的一个年青人的去世很可惜,她天天看报纸,天天看到的都是有关孟祥斌的事,于是她的脑子里时时是孟祥斌的影子,由此她得了严重的失眠,没胃口,体重下降了15公斤,在金华某大医院诊为抑郁症,叫她去金华第二人民医院,病人不去,在该医院治疗10余日无效,又去求治于金华某中医专家,亦无效,睡眠只得以安定来维持。后求治于我,来诊时面黄肌瘦,精神疲惫。望闻问切后,我和病人聊天一小时多,说她得的不是抑郁症,只是人老了,晚上没睡好身体虚了,身体虚影响了胃口,只要把身体补补就是,一小时的聊天下来,病人的情绪明显好转,我开了些调理脾胃的药给病人,弄了点引火归元的药粉给病人泡脚,并且叫她泡脚后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心360下,再用右手拇指按左脚心360下,多一下不行,少一下不行。第二天病人过来,见她精神明显好转,问我说是开始按360下是按好了,另一只手去按脚心时只按了120下就困得去睡觉,有没有事。我说达到入睡的目的就是了。其实这按脚心,只是让病人的注意力转移而已,注意力一转移,困扰她两个多月的严重“抑郁症”简单的治好了。
人的情绪因素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是巨大的,但人是一种情感动物,要在社会生存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对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和病理变化的多样性,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去花精力来研究,本人所治病大多是一些慢性病,疑难重症,这类病人的心理素质大多不太好,所以对这种心身病的了解提供了条件。本人认为对于情绪变化,尤其是在调节情志因素(心理应激)引起的各种变化,作用于人体的核心是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医说“肝主疏泄”肝脏通过对气机、血液和情志等的影响,调节人体的应激反应。肝,这是一个枢纽环节,情绪不好,则肝郁,肝郁则脾胃病,情绪不好的人,首先见到的是脾胃方面的病变(比如人的心情不好,首先见症是没有胃口),脾胃病则生痰,痰郁则导至瘀血的产生,于是就会出现了变化多端的疾病。本人治疗过很多更年期妇女,其症状上所表现的情绪病(比如人变得多疑,爱讲话,情绪很易激动等),都有肾阴虚,相火过旺的病证存在,这都关系到肾,近来来也有些学者在这方面做过研究,也证实了肾对情绪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的情绪活动是人的正常现象,只有太过或者不及才会至病,所以人体内存在着承担情志活动的整体调控(这一点也为西医所共识),中医学的情志调控系统以五脏为中心,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故情志致病的中介机制为内脏气血,尤其是五脏的气机失调。比如产生的妇女很多会有神经分裂症的发生,这主要也是体内对调节情绪的物质过度的消耗,及产后妇女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太大的变化影响了其心理的原因造成。所以对于情绪至病的发生条件,有外界刺激和个体体质差异的两个重要方面。
对于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很多因情绪所至的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中医在这方面实有专长,但采用药物治疗情志疾病的同时,一定要对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在诊断时要认真倾听病人的病史,了解患病原因。安慰、劝解病人,使其解除恐惧心理,打消其思想顾虑。用科学知识解释,启发病人,使其走出疾病阴影,而看到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在药物和心理共同治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